经过历时半年的初赛,2024 年 12 月 11 日,2024 年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病例讨论竞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九院南部10号楼8楼多功能厅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邵莉处长、同济大学医学院杨文卓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郑青教授、一院临床医学院刘玮教授、六院临床医学院李萍教授担任决赛环节评审专家。九院王艳副院长,九院临床医学院梅文瀚副院长和九院临床医学院各教研室的青年医师代表、教学病例讨论竞赛参赛教师、学生代表、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等6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教学办公室潘沛副主任主持。
图1 全体合照
梅文瀚副院长首先对决赛竞赛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次临床教学病例讨论竞赛从2024年6月开始,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历时半年,共有来自21个教研室/科室的32位老师和189名同学参加了16场比赛。来自各兄弟院校、医院的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悉心指导和点评。经过激烈比拼, 3位老师进入决赛。决赛环节由专家和学生评委共同评分,将决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以及最佳教案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等单项奖。
图2梅文瀚副院长介绍大赛基本情况
在决赛展示环节,肾内科周悦玲老师聚焦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引导同学对该疾病进行深入理解与精准判断。内分泌科陈奕老师以扣人心弦的“命悬一线为哪般?”为题,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带领同学探寻疾病背后的真相。肾内科解莹馨老师着眼于 “终末期肾病(ESRD)”,深入浅出地传达了对这一复杂病症的深刻认知与应对策略,令在场师生收获颇丰。
图3 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授课展示
邵莉处长代表评审专家进行了点评。邵处长对三位教师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精准地指出了在临床病例讨论中可进一步提升的方向,为教师们的床旁教学提供了富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图4 邵莉处长点评发言
经过评委打分,来自内分泌科的陈奕老师获得本次临床教学病例讨论竞赛特等奖。与会领导与专家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状。
图5 为获奖选手颁奖
王艳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教学是医院的明天,重要性毋庸置疑。九院长期以来对临床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重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床旁教学质量的提升。此次竞赛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与磨砺教学技能的舞台。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临床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为培养更多的拔尖医学人才而努力。
图6 王艳副院长总结
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是实习阶段培养本科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等决策思维的重要床旁教学活动。本次竞赛旨在进一步提升九院临床医学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潜能。
获奖名单:
奖项 | 选手 | 教研室 |
特等奖 | 陈奕 | 内科学(内分泌) |
一等奖 | 解莹馨 | 内科学(肾内) |
一等奖 | 周悦玲 | 内科学(肾内) |
二等奖 | 姚丹华 | 外科学(普外) |
二等奖 | 东敏 | 妇产科学 |
二等奖 | 薛超 | 内科学(心内) |
二等奖 | 王佳怡 | 麻醉学 |
二等奖 | 邹雲 | 外科学(泌尿外) |
三等奖 | 徐慧 | 内科学(急诊) |
三等奖 | 乔涵 | 外科学(骨外) |
三等奖 | 孙旭红 | 神经病学 |
三等奖 | 徐梅佳 | 儿科学 |
三等奖 | 于召龙 | 外科学(骨外) |
三等奖 | 甘丽杏 | 内科学(呼吸) |
三等奖 | 路黎娟 | 儿科学 |
三等奖 | 周园园 | 感染病学 |
优胜奖 | 吴祎炜 | 外科学(神外) |
优胜奖 | 唐言 | 影像医学 |
优胜奖 | 陈彦博 | 外科学(泌尿外) |
优胜奖 | 昝涛 | 整形外科学 |
优胜奖 | 张贝利 | 外科学(普外) |
优胜奖 | 刘蔡钺 | 整形外科学 |
优胜奖 | 陈颖超 | 内科学(内分泌) |
优胜奖 | 周传棣 | 眼科学 |
优胜奖 | 谭皓月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
优胜奖 | 侯利丹 | 内科学(消化) |
优胜奖 | 庞淯阳 | 内科学(血液) |
最佳教案奖 | 周悦玲 | 内科学(肾内) |
最受学生欢迎奖 | 陈奕 | 内科学(内分泌) |
(供稿 潘沛)